來源:@華夏時報微博

華夏時報記者 王敬 兩會報道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促進消費和投資更好結合,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層麵,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積極發展冰雪運動和冰雪經濟”。冰雪經濟正從“冷資源”向“熱經濟”加速轉型,正式升格為國家戰略級新增長引擎,有力撬動消費升級與產業創新的雙重變革。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發展冰雪經濟,其重要意義在於把握了我國冰雪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旨在通過冰雪運動與冰雪經濟的協同發展,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提升國民健康水平,同時促進文化交流和國際影響力提升。這一舉措不僅有助於實現體育強國目標,還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日,賽迪顧問發布的係列研究成果指出,正值“十四五”收官、“十五五”開局之際,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均輻射麵廣、含“新”量足、成長性高,對於有效拉動內需、推動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形成經濟新增長點至關重要。
萬億級產業新賽道加速成型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支持新疆、內蒙古、東北三省等地區大力發展寒地冰雪經濟”,“冰雪經濟”應運而生。
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冰雪經濟成為中央部署的重要工作之一;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積極發展冰雪運動和冰雪經濟”納入國家戰略。
冰雪經濟一般是指圍繞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發展所形成的一係列經濟活動的總和,其不僅涵蓋了冬季體育賽事、群眾性冰雪運動和設備製造等產業,還涉及與其相關的旅遊、文化、零售、健康、環保等多個領域的間接經濟影響。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從經濟層麵看,冰雪經濟涵蓋多個領域,能創造大量就業崗位,帶動交通、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協同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隨著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市場參與度逐漸擴大,冰雪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主要體現在三方麵:一是場館數量持續增長,冰雪運動逐漸普及到更多社會大眾;二是冰雪運動實力全麵提升,賽事與品牌推廣更加多樣化和普及;三是冰雪運動綠色化、科技化發展,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
2024年,中國冰雪經濟總規模為0.98萬億元,同比增長8.0%。預計“十五五”時期,中國冰雪運動群體將進一步從“大眾”擴展至“全民”,冰雪消費成為年輕人和家庭群體的重要休閑娛樂方式,推動冰雪經濟進一步加速壯大。到2030年,中國冰雪經濟總規模有望達到1.54萬億元,六年平均增長率為7.82%,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之一。
3月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吹風會上,《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陽表示,今年開年以來,文化旅遊消費繁榮活躍,特別是春節期間的文化旅遊消費非常火爆,超出了預期。
記者注意到,冰雪旅遊在春節期間持續火熱。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全國出遊人次與消費均實現顯著增長,其中冰雪旅遊項目備受關注,亞布力、阿勒泰等國家級滑雪旅遊度假地人氣高漲,湖北、江西、浙江等地冰雪項目為南方冬季旅遊市場注入新活力。中國旅遊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2025年冰雪季全國接待遊客有望達5.2億人次,冰雪旅遊總收入預計超過6300億元。
新技術賦能產業智能化轉型與消費升級
2024年11月,國辦《關於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加快構建現代冰雪產業體係”,到2027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達到1.2萬億元;到2030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達到1.5萬億元。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負責人彭福偉在2024年11月6日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這為我們指出了我國冰雪經濟發展的總目標及路線圖。
他指出,“十五五”時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積極推動將發展冰雪運動和冰雪經濟有關內容納入相關規劃,立足全局,進一步細化完善政策舉措,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遊全產業鏈發展,加快“冰雪絲路”建設,加強冰雪國際交流合作,力爭如期完成《意見》提出的目標和任務。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製,培育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同時,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及,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
這一頂層設計也將為冰雪裝備產業的智能化、高端化轉型注入新動能。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負責人郝立順在此前的會上表示,以5G、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正成為推動冰雪裝備器材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催生了很多新產品新模式,賦予冰雪運動愛好者更好的運動體驗。他舉例稱,例如VR模擬滑雪機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真實滑雪場景,大家足不出戶就可以感受多彩、炫酷的滑雪體驗;智能滑雪鞋墊可以收集滑雪過程的雙腳壓力、運動加速度和滑行路徑等數據,成為滑雪愛好者的“私人教練”;發熱雪地運動鞋內含柔性電池和彈性加熱片,可以在零下25度的雪地中持續供熱2.5—5小時,等等。
以人工智能、5G、虛擬現實為代表的新技術,正與傳統冰雪裝備深度融合,催生萬億級產業新生態。郝立順進一步指出,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大冰雪裝備器材供給對冰雪消費帶動作用,推動新技術與冰雪裝備融合,助力冰雪運動蓬勃發展,進一步激發冰雪經濟活力。
針對豐富消費場景,郝立順提到,要持續推進冰雪裝備器材“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加快推動5G、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與冰雪裝備器材融合創新,打造智能裝備、智慧場館;鼓勵企業挖掘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開發具有中國元素的冰雪裝備器材,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冰雪消費需求,讓更多人參與冰雪運動,愛上冰雪運動。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本文由鳳鳴鶴唳網发布,不代表鳳鳴鶴唳網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5po1c.stultth.icu/Gzj0z2/75.html